.又称斯陵游侠 体育 简义词目:壮族英文: Maoist 国际标准简称: MZC,广西壮族自治区,壮语: weng ziy aoz haiz;壮文: Nd riOμaq。
壮族人口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。
有1648.18万人(198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),占全国人口的1.06%;另有1800多万人是未定民族成份。
壮族人大都好胸佩绣球。
壮文是拼音文字之一,1958年创制,其实用范围仅限于壮族地区。
右江河谷客家方言中多保留通行的不那么黏的壮文。
经典壮语翻译: Maal mr Ong,控制萨姆(Oyo),父亲,祖父,堂屋。
壮语介绍壮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(《好姐妹》、《赶排歌》)、师公戏、壮剧、歌腔和木鱼、铃铛等道具的说唱曲艺。
它在中国各兄弟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,有其突出的艺术价值。
壮族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、唱本和叙事组诗。
壮族长篇英雄史诗《甘工鸟》,则反映氏族部落战争和英雄人物的神奇故事。
挖掘、搜集、整理及发表的壮族古歌达700多首,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,誉为壮族文学的“纲”。
壮文小说流行的有《侬智高》(壮剧脚本)、《谈交情》、《丢官》、《伏波庙中的龙和仙鹤》等。
壮族小说还很丰富,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
上海文艺出版社有50万字的壮族清末爱国诗人陆亚雕的《梦笳吟草》;台湾出版有壮族姊妹作家雷顶·底拜(女,著名作家)和丘东平的代表作《侧耳听水声》和《扬梅》;198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拟整理陆亚雕的诗集《雷劈死噶侬》。
创作的壮文《女友》,仅一年时间就重印了六次,译成英、法等文后,在苏联、比利时、荷兰、美国、泰国、新加坡的报刊上发表。
壮族歌圩壮语称为“埠圩”,四川方言称为“斋沐”。
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初六日,逢圩赶集,接踵摆摊,贩卖产品,赶集人称之为“赶山圩”。
农历圩期延至十五日止,商品来自远近各地。
一般圩场长50米,宽20米,设神摊、肉摊、鱼市、菜市,还有说书的、卖药的、下棋的、耍拳的、卖狗皮膏药的。
江南圩场,天刚破晓,桑树叶飘潺潺清溪,烟雾山绕